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杭州“双创示范”:干在实处出实效 勇立潮头谱新篇

发布日期:2017-10-31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点击次数:1684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如今,随着杭州信息经济的强势崛起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杭州更多地又被形容为“天堂硅谷”“天使之城”,更是美名远播的“创新活力之城”。从西子湖畔到钱塘江边,杭州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创新的因子,创新创业在这里蔚然成风。

           因创新而生,更因创新而兴。杭州自2015年6月入围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积极探索小微企业“双创示范”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在“资金、服务、空间、成本”四方面集中发力,以改革的智慧、创新的制度、务实的举措,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新天堂”,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

           数字是枯燥的,但无疑又最具说服力。2016年,杭州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4298亿元,同比增长13.74%;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68.90亿元,同比增长85.71%;小微企业拥有有效授权专利76367件,同比增长37.79%,已分别达到国家“双创示范”考核目标的98.6%、176.67%和151.69%。

           一个个数字的跳跃变化,印证着杭州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活跃度。毋庸置疑,一座成长中的“双创之城”正在杭州崛起。

    59e5bac01ab3f.jpg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优化多种融资渠道

           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补资金”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阻碍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难题,杭州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服务政策、完善金融创新产品链,实现财政扶持资金的机制市场化、效果金融化和方式杠杆化,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让小微企业在投融资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作为杭州市科委下属企业,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业务覆盖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性担保、周转资金等领域,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

           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多种投融资渠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只是杭州建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一个精彩缩影。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制定政策、整合资金,为小微企业投融资全面“输血”。比如,以《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核心,3年示范期内在中央财政补助9亿元的基础上,杭州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截至今年6月,市级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母基金规模已超过20亿元,基金总规模达到91亿元,其中创投引导基金累计投资项目546个,带动社会联合投资27.6亿元。

           同时,发挥多种金融的支撑作用,缓解小微企业的缺资金问题。2016年,杭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685亿元,比2015年增长8.65%;全市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达到310404家,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为91.03%。发放“税易贷”6.5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039家。杭州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839家,发行产品2401只,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539亿元,有210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321亿元。2016年以来,已有808家小微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杭州已形成“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还贷周转—天使基金—引导基金—上市培育”的科技金融服务链,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设立了跨境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引资、引智的国际化路径。设立了海外硅谷孵化器和创投引导基金,首期规模达600万美元,直接到美国硅谷就地孵化高科技项目,并吸引人才落户杭州。截至目前,已在外投资340万美元,孵化项目30个,成功推动41个优秀海外高科技项目落户杭州,引进国家 “千人计划”人才39人和海外留学人员2000余人,联动社会投资超过1亿美元。2017年,杭州将再出资5000万美元,设立跨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并建立跨境投资联盟和海创之家,带动更多社会资本以跨境风险投资的形式对接国际创新创业体系。

           “杭州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有效作用,让更多的创新要素在杭州集聚,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杭州落地,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杭州得到保护 ,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落户杭州。”杭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陈少杰表示,杭州在中央拨付财政资金9亿元的基础上,整合各级财政资金50亿元(3年150亿元),进一步撬动财政存量资金,调动区县“双创”资金,通过周转、担保、投资等方式,撬动银行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不断放大财政资金的倍数,为杭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

    59e5bba5baeb9.jpg

    杭州市两创办主任阳作军参加“双创”活动

           打造“互联网+”小微企业公共服务

           为“双创”提供优质便利服务

           创业之初,工作千头万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往往面临着缺经验、服务等诸多“缺口”。为此,杭州市以推进“双创示范”工作为契机,基于“最服务”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走出了一条优化公共服务、助力创业创新的新路子。

           微链,是杭州专注于创业的社交服务平台,也是一家聚焦企业服务的创业型公司,目前已经集聚了50万创业者,认证真实投资人2300多位;收录创业项目8万余个,投资商业计划书87余万次,促成250个项目总额8亿元的融资。而它赢得创业圈广泛认可的原因是其被杭州市两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为双创示范“活动券”的管理平台。

           在大企业的“参天大树”面前,小微企业就是“小树苗”,需要倍加关爱。杭州在全国首创的“活动券”制度,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创业创新辅导、交流和融资对接服务。据了解,“活动券”是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使其以低成本参加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的创业创新服务活动的电子凭证。自“活动券”制度实施以来,杭州日均创业创新活动较以往增加1.7倍。截至目前,“活动券”已累计支持各类创业活动1924场,累计发放“活动券”101238张,惠及创业者5.6万余人,为服务机构提供补助资金400余万元。2016年,杭州市范围内举办的各类创业创新活动超过5000场。

           “创新券”是杭州市为盘活科技资源,解决小微企业缺少大型科研设备难题的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了科研成本,推动了科技创新。

           “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创新载体向社会开放大型科研设备,实现科技资源的合作共享。2016年,杭州发放“创新券”14475.32万元,实际使用11764.52万元,开展技术交流活动2816余次,培训6.3万人次,累计惠及企业5300多家,通过“创新券”为小微企业减轻成本20亿元以上。

           为解决小微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财会、成果转化等问题,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杭州市搭建了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财会、法律、股权、知识产权服务等9大类140个项目的专业化服务,进驻的服务机构达到265家。平台以“服务券”形式向全市小微企业发放3000元补贴,购买专业化服务。截至2016年12月,领券企业达到8153家,领券总额2446万元,已使用1637余万元,专业化服务订单超过6000个。

           同时,建立杭州科技大市场,打造专业服务的“大超市”。杭州科技大市场是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共享”功能于一体的技术交易平台,以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杭州的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网上发布技术成果125项、技术需求455项,登记技术合同795项,成交金额达11亿元。承办2016科技成果高峰论坛杭州智能制造专场及成果展示对接会,促成科技中介联盟成员与杭州企业合作2122项,涉及金额6.44亿元。杭州市技术交易合同10897项,涉及金额149亿元,比去年增加30%。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施勇峰表示,杭州以“最服务、最便利”的理念打造“互联网+”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有效增加了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降低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成本,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注入了催化剂,构建起了服务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

           目前,杭州市两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进一步探索建立“云创券”制度,对小微企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予以补助,并且带动云平台按比例配套,建立“政府、云平台和企业”三方合力帮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模式。杭州“双创示范”打造形成的小微企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便利服务小微企业的理念,惠及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

    59e5bac7501bd.jpg

    “活动券”资助的创业活动

           创新载体遍地开花

           打造“双创”空间的“杭州标准”

           创新从这里起步,创业从这里启程。杭州注重顶层设计和布局引导,突出产业和城市融合,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特色小镇”孵化体系,形成了完整创业孵化全链条,努力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空间载体的“杭州标准”。

           为响应“双创示范”的号召,杭州市上城区利用闲置厂房和新建的楼宇,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场所。截至今年8月,上城区拥有幼发拉底、江南1535等众创空间11个,其中国家级4个、市级9个;累计孵化创业企业462家,获得融资3.5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多家。

           “受物理空间限制和土地资源稀缺,一些企业培育出来后需要建厂房,我们无法满足。于是我们建设‘科技+金融’‘科技+文化’特色众创空间,并专门打造为女性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的伊创荟众创空间。”杭州市上城区科技局成果合作科科长徐翔表示,杭州市上城区总面积为23.4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仅为13.2平方公里。上城区在如此少的土地面积上创造出高密度的众创空间,折射出杭州市创新创业的热度。

           在西湖区,以楼友会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以项目孵化、早期投资、创业咖啡、创业服务、创业活动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目前,楼友会众创空间在孵化项目130多个,累计毕业项目125个。楼友会创始人兼CEO李艳萍表示,楼友会众创空间通过深度融合政府、企业、人才、资本、服务等科技创新要素,积极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

           “杭州市的众创空间呈井喷式发展,得益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打下的扎实基础和创新创业‘新四军’(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的人才积累,而杭州众创空间发展的特色则在于形成了‘空间+基金’的发展模式。”施勇峰表示,杭州市科委明确众创空间必须设立基金,必须具备鲜明的“空间+投资”功能,将房东变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从创业启动、房租与宽带补贴、促进创业投融资和品牌活动等方面积极予以财政资助。

    59e5bac93567e.jpg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

           目前,杭州市各类众创空间蓬勃发展、交相辉映,已形成了全生态、广覆盖、多特色的空间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杭州众创空间总数超过16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居省会城市第3位,副省级城市第5位,省级众创空间44家,市级众创空间75家;总面积17.9平方米,累计入驻团队(项目)2387个, 已注册企业2069家;在孵企业注册资金总数41.10亿元,设立或整合基金规模超过90亿元。

           同时,杭州引导形成了“管理+品牌”的孵化器管理输出模式,让全市成为创新创业热土,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

           “杭州鼓励优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创新创业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陈少杰表示,通过对国家级孵化器输出管理和品牌给予财政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优质孵化器带动全市区县均衡发展。目前,杭州高新区科创中心、浙江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通过管理和服务输出,已帮带6家孵化器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孵化器。

           据统计,杭州市拥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5家,其中省级孵化器51家、国家级孵化器30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位,总面积389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0889家,在孵企业总数达6326家,在孵企业注册资金总数达96亿元。

           此外,杭州还积极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一批以“创业+创新”双创特点的特色小镇正如火如荼地建设。2016年,杭州市拥有省、市级特色小镇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500亿元;新引进企业8000多家,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左右,服务业营业收入1300亿元左右;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0多个名、省级“千人计划”人才70多个,新增创业“新四军”6000多人。

           “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梦想小镇发出的最强音。小镇不仅有原汁原味的生态之美,更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跳板。

           在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一条河流如绸缎般徜徉其中,一排排错落有致却极富时尚感的小楼依河而建。小镇由旧时粮仓改造而成的“种子仓”,不仅提供办公条件,还提供种子、孵化、加速、产业化等一条龙式的创业孵化服务,打造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榜样、特色小镇的新范式。目前集聚了30多家知名孵化器,良仓、湾西等一批众创空间布局其中。

           良仓加速器是梦想小镇的优秀众创空间的代表。良仓为创客提供办公空间、投融资对接、创业导师资源服务。截至目前,良仓已累计孵化项目超过160个,其中80个项目获得总投资额超过2.5亿元,获批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良禽择木而栖,筑天下良仓’。这里是优秀创客和创业团队的大粮仓。”良仓加速器CEO郑迅达表示,这里帮助创业团队找钱、找人、打磨产品,为入驻企业解决创业的各种问题,让创业更简单。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依玉皇山而建。漫步小镇,仿佛步入一个江南园林,却完成从陶瓷品市场到高端金融聚集区的蝶变。

           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办公面积达70万平方米。该小镇以股权投资类、证券期货类、财富管理类投资机构为核心产业,以金融中介服务组织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新金融产业生态链,为金融创新创业注入新活力。截至今年3月,小镇已聚集各类投资机构1363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7200亿元,投向实体项目878个、资金2600亿元。

    59e5bacc31975.jpg

    梦想小镇

           简政放权  激发“双创”活力

           惟改革才有进取,惟改革才有创新。

           试点名称改革、放宽住所登记、下放登记权限、探索全程电子化、推行执照“网上预约、快递送达”……一系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改革举措落地,使小微企业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新增市场主体9.1万户,在册市场主体达到92.3万户,其中小微企业45.21万户。

           杭州市大力实施简政放权,通过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内在活力。杭州市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为试点名称改革,建立“名称自主查询申报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和审批透明度。2016年,企业自主申报名称3040件,其中系统核准通过2970件,申报通过率达98%。

           同时,放宽住所登记、下放登记权限。杭州立足“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一室多照”等改革基础,在全市推广以“工位注册”为代表的集群注册方式。对无需前置审批、无需店面用房且无环境污染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行业,实行住所申报制,进一步释放创业场地资源。2016年,杭州市已有1912家市场主体享受“工位注册”红利。

           为更好地方便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杭州市实施执照“网上预约、快递送达”。杭州改造原有网上办事大厅,增设“小微企业绿色通道”,向组织机构设置简单、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专人审批、预约办理、专窗受理、当天办结、邮政送达”的一条龙服务。同时,杭州推出全国首个移动端全程无介质电子化登记平台,实现“零见面”快速化无纸登记。2016年,已有583家市场主体通过移动平台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

           此外,杭州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千方百计减税免费,为小微企业发展“降负担”。结合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从2013年874项(含行政许可431项和非行政许可443项)清减到2016年的284项,75%的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区、县(市)以及开发区执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出台《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取消或停征征地管理费、企业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等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6年,减免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6300万元。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如今,站在“后峰会、前亚运”的新的更高起点上,杭州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勇当创新创业的弄潮儿,谱写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标签: